捷運後方公明街今日是人潮熱鬧市場20年前只是火車站後方的靜謐小巷  

aPWyZCRcgLsOSWEr3fdYEQ

圖說:照片為70年代公明街往火車站一小段,尚存台灣傳統街屋亭仔角,亭仔角是傳統閩南商區街屋設計,目的為適應本地氣候多變能提供台灣夏日悶熱西北雨躲雨空間的人性化設計;另外;在濕冷淡水的冬季也可隔開陰冷的濕氣直接吹入室內提供屏障,而天氣好的時候陽光透過其街廊拱圈的圈影更是美景!

IMAG1827 

圖說:原亭仔角已在改建後不復存在現今公明街已是捷運後連接原淡水中正商店老街的金店面區 

淡水已經成為台北地區旅行的前幾名選項之一,大部份目標都是以老街及其周遭景點為消磨假日時光的主要路線,而今捷運站後公園緊臨的公明街因連接老街且車輛較少自然就成為淡水老街商圈的起點,每當假日人潮磨肩擦踵,叫賣聲及商品廣播此起彼落;故今日很難想像今日的淡水的老街商圈起點,卻曾是淡水早期市區的發展邊緣!

公明街並不是原本叫做此街名;原本要更名為光明街而台語直接國語音譯後演變成公明街,淡水本地人多稱為「草厝尾」或「暗街仔」等土名,由名稱可以看的出來這邊的房子早期多以草為房屋建材故稱「草厝」;另因本街區街屋互相臨近且在電燈未能普遍的年代仍有一段時間巷弄之間光線不足且煤油燈本地人捨不點燈的情況下常給人光線昏暗的感覺故另稱為「暗街」,而此一情況與淡水發展有關:

早年住在公明街這裡的人經濟情況並不是很富有,淡水早年自清代區域發展以今日中正市場前方媽祖廟福佑宮廣場為中心,因前方主要為淡水與大陸兩岸往來港口為貨運吞吐集散地;人氣聚集與此地;故淡水發展自然就延著福佑宮為中心展開;除往上串連重建街與清水街之間的產業絲路、並延著河的兩岸各自串連發展出許多商行與船運貨運行,而往東串連及發展的軸線到今公明街一帶大概就是邊緣了,現在公明街地點於此早年淡水街發展市區邊的人;行業多與船運、漁業、勞力相關工作有關,在本處居民經濟最大的效益考量上當然產生了「草厝」及「暗街仔」等生活型態!

dqvU7td6i4DISf6mavFdsw  

IMAG1822

原本鎮壓黑狗精存在的和衷宮今日仍在且規模越來越大

另外;這裡也是淡水少數街區段中擁有傳奇及風水故事的地區,因本地區臨近河口多風產生了本地有黑狗精食人或擾人的民間說法,為求心安當地居民於咸豐七年(1857年)興建了今安鎮於此地的和衷宮,供奉朱劉池三王爺為主神明稱為"三爺館",也因本地居民多以漁或航運為生;每當颱風或大風雨來之西北醒前王爺都會示警因此當地許多出海為生的居民因未出海;躲過風暴幸免於災難而深獲當地居民深信不移!

IMAG1831  

原本僅存的一間淡江戲院也吹熄燈號,僅剩前方小舖仍在營業

最精彩的應該是淡水兩地鬥法的故事,地理風水而言臨捷運公明街所在地為蚊子穴或蜈蚣穴,而不遠處今鄧公路上以地理蛤蟆穴風水所建成的定光古佛寺兩者為天敵(原因:蛤蟆吃蚊子或鬥蜈蚣),故於蛤蟆穴上鄞山寺建成後;草厝尾居民認為於地理形勢上鄞山寺幫助了蛤蟆,風水相剋結果導至原稱草厝尾的公明街經常失火,後草厝尾的居民因本地經常失火不堪其擾的情況之下,在今淡江戲院處透過法會及立燈篙破蛤蟆穴法,結果巧然鄞山寺後兩邊代表蛤蟆眼睛之兩口水井原本的其中一口居然井水混濁,故這場鬥法後蛤蟆眼睛受傷的傳說不逕而走!也使傳說更另人津津樂道!其實這故事的更深的含意可解釋為閩南人(公明街居民)及閩西汀洲人(客家人)的早期移民族群信任度不足而將草屋易失火的原因透過風水傳說合理化的方式之一!

時至今日,淡水的交通重點及發展反而成為以捷運站為市中心,而大船入港的航運不在,故臨近捷運站後方公園之公明街變成人潮聚集地點並連接淡水老街逛街的重要地段,此外公明街中還有淡水原本三大戲院淡水、光復、淡江三大戲院中僅剩一間淡江戲院(已停業)於街中代表著早期淡水戲院興盛的一頁更存在早期的放映機見證著歷史!另外街中的新建成餅店的喜餅更是今日喜事中許多人另人充滿幸福的代表,尤其是芝麻蛋黃喜餅也是許多人到淡水一遊的伴手禮不可缺少的!其中公明街中的南北軒更是今日無形文化資產的珍寶,原來今日繁華的公明街也有充滿人文的過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msuito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