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馬偕故事、歷史與其相關建築之美就從旅行開始~   

14d023612b2cda.jpg

 

14d02360289e54.jpg  

圖說:這是馬偕兩張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經典全家福照,以兒女的外貌推算應為1893年後拍全家福一張身穿自己家鄉蘇格蘭後裔的傳統服裝,另一張全家則身穿傳統漢人服裝,兩套分別代表不忘自己家鄉及熱愛這塊土地。


14d02c4548122a.jpg  

淡水最為人稱道就是融合東西洋文化的古蹟建築不同於北台灣別處的歷史景點,除了老街美食使假日的淡水人生鼎沸外,面對台灣海峽出海口的小鎮曾是全台吞吐量最大的國際港,除了帶來充滿滔金夢的西方貿易客,也使淡水現今公家設施最多的龍目井段洋行林立外。並引進西方的宗教,在1872年的3月9日下午四點一位立志在東方宣達基督福音的加拿大人搭著海龍號輪船緩緩使進淡水港看到兩岸翠綠的觀音及大屯山,淡水的山坡上有著紅色的西班牙舊堡、三棟西班牙熱帶殖民建築羅列坡上,傳統閩南式淡水街延著山坡連綿而下,涼風吹彿下的淡水與漂亮如畫的中西合併的山水景緻使他格外平靜,馬偕他的日記如此寫「約下午三點, 船進淡水港靠泊, 我心激動,立刻明白這裏就是在等待我來到的地方, 在這之前從未有人在此宣教。噢! 真的讚美神! 我心欣喜, 真想鼓掌踴跳! 美哉淡水! 我心感激不盡」。上岸後馬偕把這裏當做它的家除開始了傳教外也影響台灣的教育及醫療百年不朽,從馬偕開使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在淡水開疆闢土留下埔頂的許多建築始其成為台灣宗教發展醫療教育永不磨滅的一頁,在今日成為淡水鄉土教育的最佳教材及深度人文旅遊選擇之一,走一趟馬偕之路,一邊欣賞風景外也是了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行醫教育及傳教的歷史縮影最佳旅程。


14d0236b7d5c0c.jpg  


圖說:從馬偕之路中天橋遠眺可以遠想當年淡水河山一體的美麗景色

探索馬偕之旅一般以半日遊為宜,延著捷運站河邊道路約20至30鐘就可看到馬偕上岸處舊海關邊已立上銅像,開始約三至四小時的踏尋馬偕足跡的旅程,行程的歷史建物可分為三大類分為傳教 行醫及教學。建議行程如下

馬偕之路彩繪段

 這條小徑是淡水許多名人雅士取景寫生的好地方,雖現今以鋪上柏油馬路回眺教堂的景緻依就現珠如畫般的像,延著馬偕之路坡上擋土牆公所還請淡水學校及社團把淡水相關傳說景緻繪於牆上,增添地方參與及色彩。

14d023b8780fd3.jpg  

14d023bc4079c3.jpg  

14d023c72391ef.jpg  

捷運淡水站→金色水岸(河岸步道)→馬偕上岸處(298觀潮廣場後方河岸處)→馬偕雕像→滬尾偕醫館→淡水禮拜堂→馬偕租屋處→天橋→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淡江中學及女子中學→馬偕故居→牛津學堂→傳教先生及姑娘樓→搭車回捷運淡水站
14d023750c7ef3.jpg  
馬偕上岸處 1872年 傳教
原本馬偕要到中國前清福建展開他的理想,但已有上帝派來的傳教士落腳於此,蘇格蘭後裔的馬偕有著開拓者的毅力,因此搭著金陵號戎客船渡過黑水溝來台緩緩駛入南部,當抵達台灣南部傳教時李庥牧師 ( Rev. Hugh Ritchie )建議馬偕到台灣北部,並與德馬太醫生陪同其來淡水,當他們三人乘 英國「海龍號」( Hailoong)輪船進入淡水港,三人都對這秀麗的港口遠望清脆的兩岸山脈讚不絕口。李庥及德馬太看到這美麗的地方風景深受感動對馬階說「馬偕,這就是你的教區」「這裏遠比打狗美麗得多」。 當然馬偕最受其主的感召彷若有個平靜且清晰的聲音對他說:『此地就是了』,他已知道這是上帝要他服務終身的地方。隨身只帶了簡單行李和一本聖經來到淡水與大陸兩岸對渡的舊海關岸口,想像原本上岸做簡單禱告的情景在渡口旁,現雕塑了跪姿馬偕上岸銅雕勉懷習景。 

  

14d02380f8439a.jpg

  

14d0237d31e7a2.jpg

觀潮廣場及298藝術工坊 2010年 藝文休閒
此地為清領時馬偕上岸處的渡口,現已改建為觀潮藝術廣場,這片公有地一直從日治的頹頃的舊建築被拆除後僅做停車場未善加利用,在近來開放空間的概念下被運用為藝文休憩空間,綠化草地廣場連接中正路與河岸使遊客直接與河岸接觸被命名為觀潮廣場,未來配合其後298號藝術建築及廣場將是良好的藝文活動空間。目前298藝術工坊已是當地地標,將供文化工作者及藝術創作者交流,其像煙囪狀古銅銅片貼拼的特殊設計,時其有突出建物特色外,利用煙囪空氣對流也具有建物內微氣候的調節功能而得到99年的綠建築獎,預計2010年末將對外開放。
14d0238567492d.jpg  
馬偕銅像 1995年 馬偕建物分區點
馬階博士的銅像始源是台北縣政府為回歸地方歷史所選出淡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另外一為施乾),1995年為北藝大張子隆教授將銅雕立在相關的地域上,馬偕頭位在淡水三民街、中正路及馬偕街的交叉口,以前三民街前有清舊海關衙門因此又稱衙後石路是漢人居住集中區的邊緣,馬偕選在臨近漢人街區從偕醫館開始了傳教工作,馬偕開始選在漢人街區邊緣與當地最容易接軌,因立上馬偕銅像象徵偕叡理開起了淡水西方文化因傳教融合新頁。
14d023899930a8.jpg  
14d0238d556f42.jpg  
偕醫館   1879年 醫療 馬偕設計
滬尾偕醫館,為馬階開始改善地方衛生的及健康的代表建物又稱「偕醫館」,是全台灣第一間非漢方療法的西式醫院,其經費來源為 1879 年馬偕回國述職時其理念獲得同以馬偕為姓的船長夫人為紀念其夫捐獻二千五百元加幣而建,為少數馬偕親手所設計建築,為親近當地民眾以閩南式平民房為設計理念,融合西方門窗的圓窗設計更是一大創舉,馬階在此地為居民看診外,有著與淡水其它漢醫不同西方診療技術更因第一次肺蛭虫能寄生人體內的發現,而使偕醫館於國際醫療文獻上留下一頁,現古蹟活化的功能下原偕醫館在不影響其外觀增加了人文咖啡,內部也展示馬階博士相關的醫療設備、文獻及原本空間實為一座小型博物館
14d02391b5bc09.jpg  
淡水教堂 1932 傳教 馬偕二代
現今經過馬偕街或從中正路川堂廣場都會不自主被紅磚建築的歌德式教堂所吸引,建築與旁通往埔頂小路的天際線融成一線,教堂內部保留了原本1910年代白教堂所使用過的座椅、講台、聖桌,教堂的鐘塔彩色玻璃繪有聖經故事教化人心,其配合鐘塔教堂整體外型像雙合掌向上天導告的手,充滿歐式風格的紅磚式建築前白色階梯是目前淡水婚紗的最佳取景點。
 
  
馬階租屋處 不詳 馬偕來台第一定居點
原為清朝的馬房,馬偕上岸後展開新生活的地方,原租屋處約在現在中華電信招待所的下方馬偕街24號的後方,現址已不存在,這是間建在山坡邊的簡陋式建築並不是良好的居住環境,屋內只有泥濘的地版跟簡陋土牆而已,下雨時甚至雨水還會向小河般流過建在斜坡屋子的地板至淡水河,但初來淡水的這位加拿大傳教士甘之如飴。
  

14d023b0ce466d.jpg

14d02395a25cbc.jpg

八角塔 1925年   教育 羅虔益
淡江中學內的八角塔是淡江中學歷代的精神堡壘又以校訓信望愛稱信望愛塔,為1925年完工,由該校幾何老師加拿大牧師羅虔益設計,融合中國的寶塔設計和西方拜占庭式建築。八角塔採用很多地方性的建材,按農舍三合院的格局布置,為中西合壁的校舍其迴廊並融入羅老師取才自南加大中學的靈感,歐風的寬闊前景及走廊是不少電視劇和廣告取景地點。行走於磚拱迴廊下,下午陽光照在磚拱穿透於地灑下陽光光影充滿光暗對比感覺充滿視覺美感。自教務處的走廊面走出八角塔面對陳敬輝1965年配合八角塔空間之角塔意象所設計教堂旁有著以校徽為型狀做成的噴水池,其旁種植著稱北台灣最高之活的聖誕樹,每年12月開始聖誕月校方會把這聖誕樹裝飾一番,甚至連雲梯車都要出動才能卦上燈泡裝飾。
14d023c0ac5daf.jpg 
 
體育館 1923年 教育 羅虔益
同為八角塔之羅虔益作品,其1923落成時間洽為馬偕在台設教長老教會50週年禮拜因此有極大的紀念價值。體育館建築外貌以閩南式的農宅樣貌為仿為三合院的格局,正立面可看到閩南家屋馬背造形及鳥踏線,。並於入口交角處飾有雀替及石雕垂花吊筒之燈座,充滿許多東方建築語言情趣,在日本時期本處為教化武士道精神之劍道館,在日本矢口及太平兩位劍道教練為日本皇民化的基地,前總統李登輝在這留下不少的照片。
 
 馬偕墓園 1901年 勉懷馬偕
為1901年馬偕逝後安葬本人、家人、親屬及嫡系學生為主,這裡本是外僑墓園,馬偕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遂築牆與之外僑區格。馬偕博士方型尖碑墓為中心,右邊是其所娶的妻子五股張聰明,兩個女兒及女婿為右,再外圍嫡系學生。馬偕的左邊是其子長偕叡廉,外左邊是婚姻之家人。馬偕夫婦的墓碑分用兩種語言展現,正面是英文和羅馬台語拼音,背面是漢文書寫;為淡江中學管理
14d023cb93154a.jpg  
14d023d40c171b.jpg  
女子學堂婦學堂 1916年 1910年 教育 吳威廉
1882年為使男女平權,馬偕於建女學堂的現址原有一棟與牛津學堂相似的建築多年後因學生如數增多及建材不良毀損而改建,現今馬偕女子學校設計於1916年為其當年女權不彰時為保女子安全,這棟有著綠釉花瓶欄杆裝飾迴廊之四合院式建築提供當初就讀女子全天住宿的安全環境,百年前女子無材便是德的觀念下,大部份女生念書觀念未開,因此第一屆就讀的學生大都為宜蘭平埔族的女子,卻也種下台灣女子受教育平等權利觀念的種子,故現為台灣女權象徵重要建築,今日淡水由於交通及安全便利,學校已將女學堂建築轉型為淡江小學部,故淡江中學現包含 幼稚園 小學 初高中部的全能中學!其旁婦學堂同為吳威廉1910年設計,早年為失學婦女學習才藝及真理的良好環境,也是加拿大女傳教士培養當地女傳教士重要搖籃,現為淡江中學校史館,為反應早年就讀淡江中學學生多為原住民及附近的傳統農村生活,因此搭建了石板屋呈現原住民文化及牛車展現台灣早期農村生活風情。
14d0244022e9b5.jpg  
14d023de961440.jpg  
馬偕及傳教士故居 1875年 住宅 馬偕
馬偕上岸雖已暫住租屋處但非長久之地,於是馬偕在嚴清華協助下以較適合當地氣候通風良老西班牙式南歐建築風格建成了兩棟長久居住建築,分為馬偕故居及提供傳教士的來台傳教居住居所,其建築型態與同埔頂海關稅關官邸建築相仿,在現今以海關稅關官邸暱稱小白宮時,為分馬偕所建之建築就稱馬偕的小白宮,其實馬偕在台時間除了傳教教育行醫工作外,更是台灣早期的博物學家,其故居加建了兩層樓的讀書樓蒐集了許多台灣早平埔族的工藝,收藏之豐甚至吸引當年乃木等日本總督慕名而來,現學校已將兩棟建築整修保存,馬偕故居改成行政中心,並將傳教士宿設改為教士會館提供一個思古及用餐的良好環境。
 14d023ed413974.jpg  
14d023f1646a47.jpg  
 
牛津學堂 1882 教育宣教 馬偕
1880年馬偕第一次回加拿大家鄉報告他傳教過程,他與學生是「在大榕樹下,蒼空為屋頂」的教室,地方人士認為要有系統拓展台灣宗教信念就要有完整設施,於是在當地報紙的捐款下以6215加拿幣請台灣匠師建成了這棟中西合併的四合院。因有別於傳統漢人教育的四書五經而以西方科學以養成傳教士為主因此命名為「理學堂大書院」為全台非為科舉中秀才與狀元所設的第一個西式學堂,英文名字為「 Oxford College 」<牛津學堂>為其紀念馬偕家鄉及本人貢獻。同為台灣神學院及淡江中學和真理大學的搖籃地,現為淡水許多全台灣第一之一。真理大學為其改制成校史館,目前有許多馬偕相關第一手資料珍藏於內,尤其是馬偕當年與其妻張聰明及證人所簽的手寫的結婚證書尤是鎮館之寶,其以傳統四合院建築於山牆屋頂上飾以寶塔也是馬偕獨一無二中西合併創舉。

遊馬偕之路食的選擇建議
1.小吃ㄚ給
馬偕之路可分以提供淡水最好的慢活選擇你可以上午先花一個多小時逛偕醫館及教堂等到快中午時才上小白宮後至文化國小其旁的真理街吃ㄚ給可選擇ㄚ給的店有很多間,但老店賣完就沒了一般下午一點前就關店了。
  

14d0243b7d689b.jpg

  

14d0244671525c.jpg  

14d02c6af6cc91.jpg

2.教士會館
2010年後新任吳校長將校園原本不對外開放的空間開放,其中馬偕所建原為傳教室宿舍之空間對外並活化稱之教士會館對外提供餐飲,幸運的話還可以吃到馬偕所植平埔族稱為八支律之麵包樹果及體會不一樣的馬偕所居的空間感,不過要先預約
電話為26225170 相關資訊請參考
http://ct11.wwwts.au.edu.tw/front/bin/home.phtml

馬偕之路拌手禮
  

14d0242c333da4.jpg

古蹟園區於2010年推出了以馬偕之路做成的地圖摺善及馬偕之路三D的空照地圖有興趣者可至紅毛城的禮品店購買,英國領事官邸前原種玫瑰的庭院也是馬偕辦婚禮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msuito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