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大地震的傷痛藉由歷史文物的相連在淡水重生....
台灣曾歷史為日本統治許多地區分布許多日式住宅,但沒有屬於道地日本本土民宅式高緯度的住宅,日本統治雖然後來因時空背景的變遷成為歷史一頁,但兩地人民情感的交流使兩地並沒有因此而中斷,台灣許地理條件如日本,其中地震頻繁雷同性使日本於發生地震創傷時有著同樣痛楚感受,在一九九五年日本發了阪神大地震,重災區福井縣的御藏社區在一瞬間被地震催毀當地原有共同回憶的地景地貌景觀及許多人命,雖地震房屋可以快速重建,但其心靈創傷是最難以復原的一環,為讓回憶能撫平當地記憶斷層的傷痛,於是木村夫婦決定把一棟幸存難以估計價值的歷史古宅捐給當地作為災後再次凝聚當地共同回憶的重要地點。當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後,御藏社區居民感同身受來台幫忙發現如同當時的場景,有同樣經驗的同理心下,於是決定把古宅移築到台灣來,一方面是讓災區藉由日本整個歷史事件鼓勵當地人重新站起來,另為日本時期台灣許多高級木料都運往日本本地,相傳這棟房子的檜木也是來自於台灣,為讓取之於台的這棟建築適時回到故鄉,於是這群可愛的日本居民就在當時當地台灣留學生邱明民教授居中牽線,木村夫婦表示願意將大飯町古宅跨海移築來到台灣。
有靈性的建築往往是自己會選地點,這棟木造興建於福井縣大飯町(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為日本文壇享有盛名的小說家水上勉之父古宅來到台灣時原本有許多地點都有意思讓它住下來,包括南投、九份、甚至是八里八仙都有意讓它長留於當地,為了找塊好地點御藏社區居民與台灣的志工跑遍了許多地方但都還沒決定,為邱博士好友的淡水鎮長蔡葉偉鎮長計畫預計任內將許多長期未利用的鎮產將妥適規劃運用充實地方文化觀光資源,建議古宅可考慮於高爾夫球場和砲台的旁邊原本是淡水鎮公所的苗圃之地落腳,於是這群古宅苦力群的堪查下認為當地有山有水是使這棟建築重新發光的好地方,也認為這塊曾為中法戰爭古戰場之地未來規畫為祈求和平意念的和平公園宗旨,與同受戰爭之苦的日本當地居民認同,在這重構古宅將能發揮台日兩地最大歷史情感交流意義,於是落腳於此!
二○○四年夏天,日本與台灣志工與當地居民共同將古宅拆解,並將原本沒用一跟釘子這棟古宅的每一部份細心編號拆解分類保存,一起傳承傳統木造建物的修復技術並運抵台灣上油保存。等待多時終於完成了法定程序並在淡水開始復工,2009年以傳統日式儀式上樑重新釘上棟札,並且日本匠師將草鞋耳朵剪斷丟上樑表示定居,並在大家將丟上樑的紅白饅頭祈福下在田中保山先生及邱博士帶領一群苦力群順利於一年內將這棟建築以不可能的時間下完工並於二○一○年七月二十四舉辦落成,預計在日式外部造景完工後於九月底或十月初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