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淡海新市鎮的未來發展只是紙上談兵或空心菜!
由於台北市的房價高漲下,帶動了土地價值的上升,現今在台北區域大片土地一地難求下,因此淡海新市鎮近年重啟開發,淡海新市鎮二期開發現今陷入了環保及當地居民權利未予保障的抗議當中還有漫漫長路要走;在開發未定之時;淡海新市鎮的開發期限其實已經過經建會及內政部都委會801次會議將期限延長了25年至50年之際,在支持與抗議開發案漫漫等待聲中先檢示這個計劃!
「一心四軸」的空間結構佈局,讓淡水新市鎮未來走向國際水岸城市定位,但卻看不到實質政府的施政藍圖與計劃?
報導指出淡水新市鎮面積超過梵蒂岡、摩納哥這些微型國家。內政部對台灣北區發展定位「一心四軸」的空間結構佈局,讓淡水新市鎮未來走向國際水岸城市定位。淡水新市鎮面積超過梵蒂岡、摩納哥這些微型國家,雖中央規劃佈局下,「一心四軸」的空間結構佈局,讓淡水新市鎮未來國際水岸城市定位更清晰。然而這些計畫確空有目標卻無落實的時間表與計畫!
淡水新市鎮位處台北都會區西北隅,現行計畫面積為1756.3公頃,是新北市新莊副都心100.28公頃的17倍大,是新北市政府所在新板特區面積48公頃的36倍大。淡水新市鎮比起台北市的中山區(1368公頃)、大安區(1136公頃)、信義區(1121公頃) 的面積都還要大,甚至是台北市信義計畫區153公頃的11倍大。
特殊!國家級的淡水新市鎮,卻沒有產業、人口引進計畫,只留地圖上空談!
以中央主導大面積淡海新市鎮計畫;內政部營建署的定位上,淡海新市鎮就是結合重大發展建設計畫與環境特色,創造新市鎮之城鄉新風貌,並建立「開發」、「環保」、「文化」與「美質」兼具的都市發展空間。
淡水新市鎮全區原本分為3期開發,每一期開發期程20年,地方人士反應開發期程太長,可能一輩子等不到。因此,營建署決定把原本規劃的第2、3期併成為第2期,然後分為2區開發。其中待開發第2期第1區總計約665公頃(第2區約645公頃),2期1區預計可新增11萬到12萬人口。目前該區絕大多數為農地,要進行區段徵收、投入公共建設。營建署長葉世文說:「淡水新市鎮第1期已開發得差不多,第2期開發是因為市場有需求,由營建署主動提出。」
這樣的的規劃卻使河口兩岸的台北港特定區與淡海新市鎮同樣遭到民間激烈反彈。去年台北港特定區區段徵收引發八里當地居民抗爭,由於特定區徵收面積高達一百二十公頃、影響上千住戶,加上部分涉及農業區,讓台灣農村陣線也跳出來質疑,在目前都市計畫的涵容人口早已超過實際需求的狀況下,還有必要犧牲農業用地來擴大都市規模嗎?
而家住淡海新市鎮第二期預定地的居民蔡瀛更是質疑,在新市鎮第一期開發案只有一成入駐率、四成開發率的前提下,不針對新市鎮計畫進行通盤檢討,反而是強硬推行二期開發,甚至破壞當地原有的生態景致與農業,根本是本末倒置。也因為淡海新市鎮第二期開發對於環境衝擊過大,環保署因此要求進入第二階段環評,開發期程將往後推遲。
幾項重大規劃皆導致民間反彈,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黃瑞茂直言,「因為政府只會在地圖上做空間規劃,卻沒有前期的產業規劃和人口引進計畫。」結果後端的空間規劃根本只是紙上談兵,都忽略地方上原有的限制。
政府除了定位淡海新市鎮為國家級的大城,在已開發的新市鎮地區卻無整體的規劃由政府的帶動,雖政府因房市好轉新市已開發的土地標售比先前情況來的好外,但現今淡海一期中民間的建設大多是住宅,公共建設雖以開始有區公所、運動中心及新市國小外,商業行為目前只有單一家樂福賣場這樣的都市發展現況看不到任何的商業行為,要期待似橫濱一樣發展的港口國際城市,就如學者直言,「真是笑死人了,當初橫濱是先蓋了好幾棟商辦大樓,宣示發展的決心,同時把周邊生活機能的配套做起來,引進人流、金流,但是現在政府有錢去做這些建設嗎?」
比較現今的淡海新市鎮現今狀況如同早期東京1960-1970年代橫濱市,當時毗鄰東京的橫濱市在人口產業發展與東京之依存度仍相當高,成為東京工作、唸書人口的居住地,如同一個郊區住宅區(夜間人口:日間人口=100:89)。
但是1970年代末期,日本有關當局有鑑於東京都的發展集中與擁擠,遂提出了一份國家首都行政區綱要計畫中,彰示了發展東京周圍數個核心都市的多核心架構,橫濱即扮演最大核心都市的角色。
同時,橫濱市的臨港地區因國際貿易與工業化的發展,促使其逐漸為港口設施、船隻碼頭與轉運儲存設施佔據,新的商業中心則由橫濱車站地區開始發展,而舊港區則面臨港口機能老化與發展式微的窘境。因此,此時所提出之國家首都行政區綱要計畫遂催生橫濱港灣城市再造的契機
當時橫濱定立了自己計畫概要
1.計畫位置及面積
橫濱港位於東京灣西北側,距離東京市約20公里;MM21計畫基地則位於橫濱港的內港地區,計畫面積約186公頃,主要包括為新港地區、中央地區等地區。
2.計畫目標:主要強化橫濱的自主性,並使得港灣機能在質量上的轉變,且分擔首都區的業務機能。
3.都市定位:24小時活躍不息的國際文化城市、21世紀的信息城市及圍繞水、綠地、歷史之人文環境都市。
4.計畫人口:就業人口19萬;居住人口1萬人(3000戶)。
5.計畫構想
(1)陸域土地重新利用上,利用國有鐵路用地提供更新機會之可行性,亦考慮舊有建築重新利用,以保存當地居民之共同記憶;
(2)港灣碼頭規劃方面,原有之軍港碼頭維持原有機能往外遷移,港內之空間導向以休閒購物、親水等公共屬性的開放空間為主,以與周邊都市機能整合。
6.土地使用
土地使用方面以業務、商業、住宅等土地使用為主,約87公頃,佔總計畫面積46.8%;其次為公共設施,包括道路用地、鐵路用地、以及公園綠地,共88公頃,其餘為碼頭用地。
按照橫濱的開發模式來看,淡水如果要發展越早制定不依賴台北市的都市分期規劃策略,需由現今公共開發土地後就標售模式,進而帶頭新發展本區域的核心商業價值及公共建設相關設施以建全淡海新市鎮成為完全都市,在加速未來公共建設持續推動,淡海新市鎮才有機會因公共建設發展穩健持續發展!
比較!規模新市規模超越國際微型國家卻看不到都市自主性、相關港區觀光規劃及國際接軌交通運輸計畫?
淡海新市鎮規劃與規模遠遠超過新北市現在當紅的新莊副都心,如果新莊副都心可以被定義為國際城市的規模,那麼!淡水新市鎮的規劃就是「超級」國際城市。因為把淡水新市鎮的面積放到國際上,是摩納哥(Monaco)面積196公頃的9倍大,是梵蒂岡(Vatican)面積44公頃的40倍大。而這麼大的都市雖然定位國際級都市,但審視淡海新市的發展計劃、及其相關台北港現有機能及國際接軌交通方式卻仍有待商確!
以營建署淡水新市鎮的城市定位規劃上,有「一心四軸」的空間結構佈局,以淡水新市鎮為中心,4 條發展軸線向外延伸,快速通達北部各重要城市。延伸台北科技走廊,將產業發展軸帶朝北群聚,使知識產業服務更加廣闊,提供更多元的機能服務,營造有利的國際投資環境。
淡水新市鎮的建設原本規劃還是以台北市為主的發展末端綠色廊帶都市所以成不成功要先看所謂「台北科技走廊」,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的「台北科技走廊」。 「台北科技走廊」,從南港經貿園區、軟體園區及鐵路沿線、大內湖科技園區、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一直到關渡工業區,串連總面積約898.3公頃,這條「台北科技走廊」往西北方向走到了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一直到關渡工業區,沿著這樣的發展軸線,再往西北延伸,就到了淡水地區。
以發展軸線來看「台北科技走廊」延伸到淡水,從淡水延伸到台北港、桃園航空城,是一條與國際接軌的快速通道,從淡水延伸到北海岸風景特定計畫區,淡水又成為一個遊憩路線的起始點,這樣的地理位置,其公共建設持續發展還是以發展軸線台北市為主,未來淡海新市鎮應重新以台北都角度來發展才是而非依附台北市而是成為台北都會帶中具有自我特色的都市,調整淡水的國際都會海灣城市架構未來應負責台北都會區功能具有明顯特色之市,發展軸線重心調整由”台北市”轉化成”台北都”之都會帶中連接與台北港及中正國際機場的都會帶架構下的台北都區域城的綠色生態科技、文化暨休閒觀光之市。
在以都市來看對外交通及其週遭都市關係,原本淡海新市鎮為內政部都市規劃一心四軸之一並透過淡江大橋連接八里台北港特定區與淡海新市鎮的重要功能。內政部營建署的當地交通網絡的規劃,未來河口兩岸將與內陸市中心、南邊的桃園航空城、北端的北海岸風景區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心四軸」的空間配置。一旦八里端的台北港特定區與對岸的淡海新市鎮逐步完成,淡江大橋將是銜接河口兩岸的產業、生活機能,完成河口兩岸環狀交通線的最後一塊拼圖。但拼圖完成了淡水新市真的邁入國際了嗎?看看對外接軌的港口角色定位與對外交通:
相關台北港擴建和特定區發展為例,黃瑞茂指出,台北港過去的定位在取代基隆港成為物資港口,運送砂石和煤礦進入台灣,如果要擴大台北港的貨物運輸功能,勢必會增加當地砂石車的數量。但台北港連外的台六十四線同時是八里地區居民通勤使用的道路,如果砂石或大型卡車數量增加,將會衝擊當地交通,這也是台北港目前無法解決的交通困境。
更不用說台北港屬於物資港口,基本上是在封閉的區域內運作,港口與外圍的城市發展關連並不大,若要發展成類似橫濱的港都,台北港的性質必須先做調整,「假設是要增加觀光功能,但現在郵輪都去基隆港了,根本也不會到台北港。」所以台北港未來透過淡江大橋過來給淡水新市鎮只有滿天砂石的運輸工程車,而非來看淡水文化歷史之美及北海岸的好山好水的旅遊觀光客。
另淡海新市鎮發展國際都市機能再從動線來看,淡海新市鎮面臨聯外國際交通不足的問題,規畫中未來淡江大橋是區內唯一不以台北市為主的最直接交通動線,連接台北港及中正機場成為一條最直接的國際通道,雖已預留連接輕軌通道公共運輸空間,但以輕軌的運量及規劃中的路線卻無法將連接之空海港的人流與金流快速帶動到新市鎮,另反觀橫濱有四家鐵路公司(JR東日本旅客鐵路公司、東急電鐵、京急電鐵與相模鐵道)一條市立地下線和巴士網路供應服務。另外,新橫濱站位於城市中心外頭,從橫濱站搭乘JR橫濱線或市立地鐵車程大約10分鐘。新幹線(子彈列車)在新橫濱站停。有便利的對外交通系統,現今的交通規劃淡海新市鎮如何接國際?
未來!現無積極發展北海岸相關綠色公共交通設施,未來如何帶多元休閒+優質居住,複合型山海悠遊城市?
淡海新市未來規劃將帶動北海岸觀光的複合國際都市,但比較國際觀光為主的都市便利的公共交通設施或資訊系統是發展的首要,以現今淡海新市連接對外的輕軌綠山及藍海線交通設施,淡海新市鎮規畫中路線仍是以台北市捷運系統之淡水線將人流移動到紅樹林站,在透過規畫中輕軌捷運軌系統分散到新市鎮已開發區域中,雖現今輕軌規畫配合上淡北快速道路括寬有助於淡海新市對外交通之便利性,未來幾年將有利於台北市的人口因交通便利通勤時間縮短移入淡海新市鎮,但以淡海新市鎮未來規劃為負責北海岸區域的發展軸心,今日輕軌系統的規劃,只有看到台北市人口疏散及淡海新市鎮現有區域的需求,未來若要發展新市成長並長為未來的北海岸路網中的核心都市,新市鎮需重新規劃建立包含北海岸地區分工的公共交通路網並開始著手興建,交通建設之路網應以發展都市的軸線而非只是一條條只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疏散交通為開馬路而已
檢視淡水新市鎮;這個超過微型國家的大型開發案,除了環境保護的問題外,還有漫漫常路要走。
撰寫文章引用文字及圖片資料
淡水新市鎮 規模超越微型國家(mygonews)
內政部營建署都市更新網
http://twur.cpami.gov.tw/wiki/w-detail.aspx?ID=VzIwMDkwNzA4NjMzODI2NjIzNjE4OTczOTcy-
新新聞
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i=TXT20130522140826VY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