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有些景或植物只能從所留的舊影中追憶....  

148f4a1e7cb023.jpg

取自海天雜文一文淡水鼻頭埔舊照

在航空時代大門未開時,河口是文化接軌交錯的重點地區,多變的人文及地景景觀值得品味,1860年後淡水河口是東西人文、建築交匯的經典巨作,許多作家、畫家及攝影家甚至地方耆老都曾用不同方式為這塊土地留下見證! 

周明德,一個出生在淡水熱愛地方的氣象專家及耆老,為淡水寫下了海天雜文的鄉土巨作,每篇圖文詳實記載屬於土地的故事或小傳,細細閱讀使後輩有機會對家鄉多些認識,每次閱讀後總是多愛淡水一點!書中一篇有關五舍大人(黃東茂宅)與水筆仔之瑣聞軼事,一張1938年五虎崗下鼻頭崙向下攝取的珍貴影像,圖中是今已不復見遠眺台北關渡江口美好風光,觀音山倒影下的令人懷念五舍豪宅,吸引視線焦點為舊照片前景中孤傲於藍天水影中的植物,彷若是腦海中去年夏天一幅菊島之旅中龍舌蘭交錯晴空下隨風搖擺的英姿!讓人衝動想去了解記憶中淡水所沒有的植物印象!

按圖索跡加上一點福爾摩斯的精神是有趣的,發現墨西哥遠渡重洋陽光中龍舌蘭及瓊麻這對雙生子都是可能的影中主角,兩者形似中的特色變別方式一者是葉邊緣有刺(龍舌蘭)一者則無(瓊麻),透過資料比對對瓊麻描述指引了選擇它的可能性,瓊麻與台灣結緣自1901年開始由美國大使德威遜(Davison)引介這原生於墨西哥龍舌蘭科植物並從台北開始種植,由於溫暖氣候合適生長加上材質纖維長韌具有經濟價值,適合用於編織布(麻布)或編繩(麻繩)甚至是麻鞋、墊褥、麻袋等產品都是,其中產品麻繩滿足了大航海時代對船舶對繩索大量需求,如海港淡水也是當時產品使用的重點地區,瓊麻被大量種植取代了許多原生植物地區,植被生態的改變使這塊土地對瓊麻又愛又恨,直到麻繩被人造纖維所造尼龍繩取代,終結了它旺盛生長的年代,也消失在淡水地平線中!或許在山野隱敝處還有零星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msuito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